賀!!!台北市大同區大同段劃定順利完成
台灣一般常見建築結構分為3 種:RC(鋼筋混凝土) SRC(鋼骨鋼筋混凝土) SC(SS 鋼骨)
鋼筋混凝土 (Reinforced Concrete) RC結構 ,主要建材為鋼筋以及混凝土,防水性、舒適性、隔音效果都比較好, 是台灣業界施工技術最純熟的工法,通常適合於興建 10~24 樓左右的中低層建築,目前台灣大約有九成的住宅都是 RC 構造建築。
這種結構類型的房子也因為 「 混凝土 」在建材中佔的比例較大,所以結構性質屬於比較剛硬的,因此在地震來襲時搖晃量會比較小。
另外國震中心自2009年起,結合學術界與產業界資源,著手研發「台灣新型高強度鋼筋混凝土結構系統」(New RC),歷經10年努力,已經開發出強度為傳統材料1.6倍的鋼筋、2.4倍的混凝土,及配合高強度新材料的設計與施工技術,並全部通過驗證可興建超高層住宅,目前已有國內業者規劃興建43樓的高層住宅 。
鋼骨鋼筋混凝土(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) SRC結構 ,施工方式是先將定型用鋼組成梁柱內部的構架,並將鋼筋立於鋼骨外,之後再架設模板冠混凝土,進而完成樑柱及樓地板的施作。 SRC 算是綜合了 RC 及 SC 結構耐震與住宅舒適度的特徵;相較於 RC , SRC 多了內部鋼骨來增加結構的韌性,也因此在樓層較高的建築,可以縮小柱子的斷面尺寸,增加樓版(可用空間)面積。
但這種工法的缺點是建造成本比較高,所以相對房價也會比一般住宅貴上許多。
施工技術層面也比較高,品管要求也更嚴謹。
鋼構(Steel Construction 或 SS Steel Structure),主要材料為鋼骨,在台灣常見的玻璃帷幕辦公大樓便通常是用這種構造。鋼構構造的施工方式則是會在工廠預鑄好各類型的鋼骨,到了施工現場後再以螺栓、焊接的方式組合並灌漿作為樓板及以輕質材作為隔間牆。
比起 RC 鋼筋混凝土, SC 鋼構的韌性較強、輕盈耐震,但也因此,在地震來襲、或有強風時,在高樓層的地方感受到的晃動也較大。
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,通常在構造外圍也會包覆一層混凝土,除了增加結構剛硬性、降低搖晃以外,也能達到防火的要求。